top of page
主頁: Instagram

樣樣齊

農曆新年前後,街市會供應各式各樣的賀年食材,除了豐富的葷素材料可供選擇,也少不了具傳統色彩的應節素菜食品,原來甚有學問。

佛瑩法師的《素食營養之研究》

「世人造業,惟殺尤甚;或快口腹之慾而恣殺有情,或藉營養為名而戕害他命;每有斷肉茹素者,不譏之為迂,則憐其缺乏營養。吾師愍此無知,遂發願為文,闢此訛謬,力疾執筆,編纂《素食營養之研究》一書。」

香港早期的素食運動

「況上天有好生之德,君子有愛物之仁,儒者已寓戒殺之意,佛法亦有嚴定因果之律,殺戒尤為首要。此本會素食叙餐所由設也。」

中秋素月餅

直到唐代,相傳皇帝在八月十五日以胡餅祭祀天神,又以紅綾(紅色的圓餅)賜給官員,才將這種應節食品固定稱作月餅。

菓子的起源

佛教傳到日本後,禪宗保留這風俗,更將粉團子染成青、黃、赤、白、黑(紫)五種顏色,象徵信、進、念、定、慧等生命的要素,藉此紀念佛陀,反思人生,所以叫「涅槃團子」,相當有意義。

欒樨餅與阿彌飯

浴佛節是佛門裡最重要的節日,各地寺院除了舉辦盛大的灌佛會外,信徒也會利用地道的合時食材製作食品,既應時節,也送上祝福。

歷史上的素菜食譜

唐宋時期,是漢地佛教的高峰期,加上經濟相對富裕,官宦人家都厭倦肥珍潤膩,倒愛好清淡山蔬,素食風氣熾盛,於是不少食譜也開闢專章介紹烹煮精美素食的方法。

臘八粥

漢代規定「冬至後三戌為臘,臘祭百神」,因每年的曆法差距,故每年的臘日也不相同,至於什麼時候開始定在初八日為祭日已無從稽考,但相信與佛教傳入有關。

齋滷味

近年,素食風氣日趨流行,舊式新式的菜款,甚或各種烹調方法都能在本港品嚐得到。但有趣的是,凡進入素食館卻馬上聯想到「齋滷味」,而這種菜式其實由粵菜的「滷味」改良而成的。

主頁: Blog2
主頁: Contact
bottom of page