top of page

回應〈怎麼證明人是素食動物?〉於 Facebook 上的幾百個留言

Updated: Oct 5, 2023

〈怎麼證明人是素食動物?〉Facebook 原文:https://bit.ly/46irMOc

 

誤會太多,嘗試澄清如下:


文章的結構其實主要分為兩大部分:「科學」與「哲學」。


第一部分是關於「科學」:人體的生理結構是否比較適合吃植物?


作者李大夫文首已經提過:

「這本來是一個科學的問題」
「這是從人體的生理結構與各種動物的生理結構作比較之後,所得出的結果。這些研究可多了!不想在這裏贅述,有興趣者不妨看看這個《拯救地球》網站的前兩篇:〈人類原本應該吃甚麼?〉〈我們是雜食動物嗎?〉,也可以看看《食物知情權》的〈我們天生吃素?〉一文。」

由於很多人都似乎很關心「科學」這方面的問題,所以我們一直貼上鏈結鼓勵大家看看以上三篇文章,但試問有誰認真看過?如果看過,又有哪一點是不同意的?如果大家那麼關心「科學」的部分,為甚麼又從來無人就着這三篇文章的內容提出理性的科學討論?(例如人類腸道之長短)


隨後,李大夫說:

「單純用身體結構來說明人的飲食,還是有不足之處。」

——關於「科學」的部分,其實到此大概已經為止。


接着的是關於「哲學」的部分,亦即是大家特別關心的「松鼠實驗」。


大家看到「實驗」二字,可能便立即匆匆聯想到相對具體的、經常聽到的「科學實驗」,同時忽略了「哲學」上也有很多相對抽象的「思想實驗」,從而混淆了文首關於「科學」的部分(已經完結了的話題)與這個剛剛展開的、關於「哲學」的核心部分。


關於「哲學」的這個核心部分,李大夫帶出了「惻隱之心」和「孺子入井」等儒家概念:


「假如你見到別人的孩子快要掉下井裏面,你肯定會忍不住要去救他吧。這一個哲學上有名的論證,用來說明人人皆有善心,自古傳誦。」

——為甚麼無人討論過這一重點?(例如:我唔同意,我無)


亦特別提到「孺子入井」和「上述吃松鼠的實驗正有異曲同工之妙,證明了人的本性。」


由此可見,「孺子入井」和「松鼠實驗」其實都屬於「哲學」上的「思想實驗」,而不是關於人體生理結構的「科學實驗」。能否通過「孺子入井」或「松鼠實驗」的關鍵,其實並不在於當中的細節(例如井有多大多深/能否使用工具),而是我們是否願意這樣做。換句話說,「孺子入井」或「松鼠實驗」的測試對象,是我們的「人性」。同時,由於李大夫相信人人皆有惻隱之心,所以但凡是人,李大夫都相信具有惻隱之心;而只要有惻隱之心,就大概都能通過「孺子入井」(拯救孺子)或「松鼠實驗」(不吃松鼠)。(亦因如此,關於文章「貶低雜食者/肉食者」一說,實屬無理。)


另外值得注意的是,「松鼠實驗」並非由李大夫原創,而是來自國際著名動物維權人士 Gary Yourofsky 的講座。所以為了避免以偏概全、斷章取義的情況發生(which obviously did),我們一直建議大家看看相關講座,連時間點都標明出來(26:55 至 31:37)。但又試問有誰認真看過?又有誰知道我們標出來的那幾分鐘之中,其實包含另一個可能更具說服力的「嬰兒實驗」?無論「松鼠實驗」還是「嬰兒實驗」,實驗的對象依然是「人性」。(同時,人性是一個 universal 的主題,為何很多人總是要 take it personal?)


就着「惻隱之心」的哲學討論,如果大家認為「松鼠實驗」或「嬰兒實驗」都並不合適,我們現在嘗試換上另一個「屠場實驗」,看看會否更加清晰:


A. 去農場採摘士多啤梨(徒手或使用工具皆可),然後即場吃掉(生熟/有否清洗乾淨/是否全隻皆可)
B. 去屠場宰殺豬牛雞羊(徒手或使用工具皆可),然後即場吃掉(生熟/有否清洗乾淨/是否全隻皆可)

以上兩者,哪個比較容易落手?


(補充:為何市面上確實有 A 活動可供大眾報名參加,而 B 活動卻完全沒有?)


若嫌這些「哲學實驗」太過抽象,難以捉摸,具體一點的話,誠意邀請大家稍花兩分鐘時間,看一看這段獲獎無數、在 YouTube 坐擁超過三百萬 view 的微電影《Casa de Carne》(沒有血腥畫面),看看如果你是主角,又能否落手?



總括而言,文章首先輕輕提過關於「科學」的內容作為引旨,然後隨即將重點放在「哲學」的部分。文章題目為〈怎麼證明人是素食動物?〉,當中用以「證明」的工具,其實不是「科學」(但不是沒有探討過,甚至有提供相關資料),而是「哲學」;結論則是人人皆有惻隱之心,「見其生,不忍見其死;聞其聲,不忍食其肉。」


如果仍有不清楚的地方,歡迎提出指教,大家和平理性討論。同時歡迎繼續留言轉發,讓更多有緣人看見素食護生之迫切和重要。

37 views0 comments

Recent Posts

See All
Post: Blog2_Post
bottom of page