自 2023 年的元旦下定決心開始「不吃動物練習」後,我就開啟了在加拿大尋找素食之路。有一次在家燒烤,朋友問我:「覺得在加拿大食素比香港難嗎?」我咬著汁多肉厚的大啡菇,回答她說:「不難,比香港容易很多啊!」
事後回想,她之所以提出這個疑惑,是因為北美公認肉類比蔬菜便宜。的確,這邊的蔬菜價格較貴,我和很多朋友連買一包金針菇也捨不得(大約是港幣$18一小包),幼嫩的豆苗更是想也不用想,只有大白菜、娃娃菜和白蘿蔔是窮人餐桌常備恩物。但另一邊廂,因為加拿大是個由眾多移民組成的國家,講求尊重多元文化,有次工作時就有印度人拿著台灣鳳梨酥,問我成分表上是否有動物來源的成分。因此,這裏的素食選擇也可謂十分豐富,幾乎每次閉著眼走入餐廳,或是隨便揭一揭餐牌,都一定會找到適合素食者的菜式。
就例如有次到一間窩夫店 Grandmama’s Waffle 朝聖,小巧玲瓏的店舖只有兩三張座椅,水吧上方的手寫水牌非常樸素可愛。驚喜的是其中有幾款窩夫都標明是純素的,包括斑蘭、香芋和巧克力味旁邊都寫著「Vegan」和「Gluten Free」,可能是顧及到這裏很多人都對蛋奶和麩質敏感。用椰子代替奶油製作的忌廉,與黑巧克力配起來甜而不膩,寫著寫著也很想再食一次!
又有一次,偶爾走入一間在 downtown 的古巴菜餐廳 La Cubana,薄薄幾頁的餐牌之中,也貼心提供了「Vegetarian Plate」的選擇。原本還擔心味道會不會很奇怪,結果來了一份看起來營養均衡的飯,鋪上了豆、牛油果、火箭菜、番茄和酸瓜,還配了兩塊不油膩的炸番薯餅,非常飽肚而且意外地好食(如果吃純素還可以走芝士)。順帶一提,餐廳裝潢還帶著復古氣息,綠瓷磚配橙色座椅,還有香港茶餐廳的綠邊圓瓷碟,是個與朋友聚腳的好地方。
感覺一刀切轉為食素有點難,所以 2023 年我給自己訂下的目標是不吃陸地動物,而沒有嚴格規限自己不吃海洋動物,畢竟壽司真的很難割捨啊!但是,有一次點外賣竟然見到純素的壽司店,吃下「三文魚生」的那刻有點迷茫,口感真的非常像真,哈哈以後壽司與素食也不再對立。說到動物產品的代替品,也比我想像中多得多,曾在溫哥華的小店見到蒟蒻造的素牛筋,亦在多倫多的素食展中發掘到幾可亂真的素芝士,下回有機會再分享。
就連這裏的日本拉麵店,也大多會有素湯底,而且水準令人喜出望外。不過也有中伏的經驗,我試過在越南料理店點了一客素湯河,賣相已經相當清心寡慾。湯上只浮著滿滿的豆卜和豆芽,伴著河粉送入口裏,吃下了滿腹寂寞。我不禁疑惑,到底是廚師懶得研發素食菜式,還是我已被這裏的餐廳寵壞,有了不切實際的期望呢?
至於快餐愛好者,在加拿大的大型連鎖快餐如 Tim Hortons、A&W、Pizza Pizza 等也可以找到素食選項,當然味道就見仁見智了。想過過口癮時,我通常會買 KFC 的素三文治,裏面的「炸雞扒」每次都令我膽戰心驚,以為店員給錯了真的雞堡。常常覺得,如果只為滿足口腹之慾,我們已經有能力做出肉類的代替品了,動物的犧牲還有必要嗎?有趣的是,次次下單時店員都一再強調:「Plant-based sandwich 是沒有肉的,你確定要這個嗎?」到底是否有客人曾經誤會了呢?希望總有一天,素食也會成為快餐店中主流的選擇。
我這個素食新手可以堅持下來,也是多虧了加拿大 vegan-friendly 的風氣,食物選擇繁多之餘,也感受到大家對素食者的尊重。對了,在歐美也將一月稱為「Veganuary」,鼓勵大家實踐純素生活。無論身在哪個國家,一年之始也是開展素食習慣的好機會!
Ashley
Comments