top of page

還菇一個公道!原來我們對它的誤解這麼深?

圖:123RF
圖:123RF

我們經常聽到朋友說:「菇類濕毒啊,要少吃!」作為一位中醫師,實在忍不住要為菇類說句公道話!


菇類真的「濕毒」嗎?


確實,菇類喜歡生長在陰暗潮濕的環境,但這並不代表它就會讓人「濕毒」,而其實它們亦有很多不同的功效。從中醫角度來說,脾虛濕重的人(就是那些容易疲勞、經常腹瀉、大便黏膩、容易水腫或消化不良的人)特別對菇類比較「敏感」,而且因為忽略了食用時的注意事項,容易引起不適,所以才有這樣的誤解。


菇類其實很了不起!


你知道嗎?菇類的生命力強得驚人!種過菇類的朋友都會發現,它們可以在一夜之間長大很多!正是因為這樣,我們常說的靈芝、猴頭菇等才有「扶正固本」的功效;而且現代研究顯示,菇類含多醣體,能調節免疫力、有抗腫瘤等功效。菇類為高蛋白、低脂食物,亦適合素食或三高人群作為營養補充。


中醫古籍早就記載,菇類有「益氣延年,輕身不老」的功效。簡單來說,菇類性味甘平,入脾經及肝經,有健脾補氣、益胃和血、化痰理氣之功。


怎麼吃菇最健康?


1)乾菇類濕氣較少:喜歡吃菇類又怕濕?可以選擇冬菇這類乾製品,濕氣會少一些;


2)鮮菇類要加薑炒:如果是吃新鮮菇類,記得多放些薑一起炒,可以中和濕氣;


3)菇類湯最營養:用冬菇、猴頭菇、茶樹菇煲湯,不僅美味,還有很好的食療效果。記緊加一點陳皮或薏米放進湯裡,也能增強健脾祛濕之效!


在中醫理論中,不同菇類被歸類為藥食同源的食材,具有獨特的性味、歸經和功效。以下是常見菇類的中醫屬性:


1)冬菇

  • 性味歸經:甘、平;歸脾、胃、肝經

  • 功效:補氣健脾、化痰理氣、補虛抗癌


2)靈芝

  • 性味歸經:甘、平;歸心、肺、肝、腎經

  • 功效:補氣安神、止咳平喘、扶正固本


3)猴頭菇

  • 性味歸經:甘、平;歸脾、胃、心經

  • 功效:健胃消食、安神益智、補虛抗癌


4)蘑菇

  • 性味歸經:甘、平;歸脾、胃經

  • 功效:健脾開胃、補氣益陰、化痰理氣


5)秀珍菇

  • 性味歸經:甘、微溫;歸脾、肝經

  • 功效:舒筋活絡、健脾祛濕


6)金菇

  • 性味歸經:甘、涼;歸肝、胃經

  • 功效:益腸胃、清熱利濕、健腦安神


7)茶樹菇

  • 性味歸經:甘、平;歸脾、胃、腎經

  • 功效:補腎利尿、健脾益胃


溫馨提示:


  • 記住「少吃多滋味,多吃壞肚皮」的道理,一次不要吃太多,要細嚼慢嚥

  • 菇類含鉀量較高,腎病患者要注意控制食用量

  • 菇類含嘌呤,痛風患者要注意控制食用量


所以說,菇類其實是好東西!只要懂得怎麼吃,它們完全可以成為我們健康飲食的好夥伴。下次見到菇類,可別再誤會它們啦!


北京中醫藥大學醫學碩士

註冊中醫師毛淑敏

Comments


Subscribe Form

Thanks for subscribing!

© 2020–2025 不吃動物的人

bottom of page