top of page

送豬出家

外銷畫中的海幢寺豬舍
外銷畫中的海幢寺豬舍

古時佛門有禁蓄貓狸之戒,即禁止信徒養貓,一則避免飼主縱容貓兒因天性愛好而玩弄昆蟲蛇鼠等生物,造成殺傷。二則為避免溺愛寵物而生貪愛糾纏之情緒,引生煩惱。基於這些因素,部份大德更延伸至避免蓄養各種生物。當然,現實中不少寺院為防鼠與防盜的目的而飼養貓狗,性質有所不同。不過整體而言,中國寺院奉行素食故不宜圈套家禽生畜。有趣的是,昔日廣州海幢寺卻有「大豬欄」之設,曾衍生「送豬出家」的風俗,相當特別。


海幢寺位於廣州河南,始建於南漢時代的皇家寺院,距今接近一千年。後來荒廢改作私宅,到明末得到業主送出改作佛寺,名海幢寺。清初,曹洞宗今無和尚任住持,勸服藩王修行佛法,廣作功德,寺院得以大肆擴展為叢林規格,發展成廣州五大叢林之一。由於河南地近十三行的商務區,附近是洋人生活圈,日常除了本地信徒外也吸引外國商旅到訪,更一度為官方處理夷務的場所,可說是中外知名的道場。就在寺院諸天閣與雲水堂之間就有一座「大豬欄」,高峰期曾圈養 20 頭豬隻,既有常見的家豬,亦有長出獠牙的野豬。這些豬隻由專人打理,定時餵食除糞也幫助洗身,任其頤養到死,可謂養尊處優,因而長得特別魁梧強壯。


關於為何海幢院破格設大豬欄,有人認為是清初擴建時,海幢寺聚集的「遺民僧」故意養豬,借諧音懷念前朝朱明政權。這畢竟是殺頭的大罪,寺院也無養豬前例,犯不着這樣做。最主要原因是廣東人因地處濱海,多生病瘴氣,風雨天災特多養成崇拜鬼神及占算前程的迷信習慣。倘家中遇有添丁之慶,亦多會批算八字,如果子女命帶災煞或與家人沖犯,民間習慣將之送往寺院出家以消災避禍。而大戶人家不忍骨肉分離,特別花錢購入一頭壯健的豬隻作為替身,在豬頸上繫上子女的八字送往海幢寺。為何只送豬?原來「家」字內含的「豕」部就是豬,因此向寺院贈豬正合出家之意。屆時,施主請僧侶接收,按儀規向該頭豬隻剃度受戒,授法號,披袈裟就完成儀式。當然也要繳納一定的善款作為永久照顧該「新戒法師」的供養。


「送豬出家」的風俗當然源於迷信,不應鼓吹。但作為對外開放的大叢林,也有很多考量,包括從事「送豬」的都是省城的達官貴人,住持也不便推卻,加上「送豬」之俗只是偶以為之,不在多數,倒不如從俗導化,設立豬欄安置群豬,任其頤養天年,性質類同放生池,日常也可給信眾參觀,宣導護生的精神。


香港史學會總監及大學講師

鄧家宙博士


(2025年8月13日刊於《温暖人間》678

Comments


Subscribe Form

Thanks for subscribing!

© 2020–2025 不吃動物的人

bottom of page